关于进一步凸显玄妙观区域城市名片作用的建议
区政协联络委宗教组 黄新华
玄妙观区域是苏州的城市名片,这里不仅有始建于西晋咸宁二年(公元276年)的玄妙观,也有“苏州第一商圈”美誉的商业中心;有传承数百年的老字号,也有种类繁多的小吃名点;这里不仅是苏州道教信众心中的圣地,也是维系老苏州人对传统民俗美好记忆的心灵故乡。“吃煞太监弄”“白相(玩)观前街”曾是许多苏州人的向往,更反映了玄妙观区域在苏州政治、经济、娱乐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近年来,随着苏州城市建设的整体提档升级,玄妙观区域由于改造时间较早,整体规划布局不合理,产业形态未能有效引导等原因,发展已明显滞后于苏州的城市发展,更不符合姑苏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形象。主要表现在:
(一)周边业态档次低。自1999年改造以来,由于种种原因,玄妙观周边百余家商铺均为20平米左右的小商铺。这些商铺装修简单陈旧、风格不统一,经营产品以廉价服装、丝绸、仿冒工艺品等低端消费品为主,且变动性较大。由于这些商铺整体业态档次低,经营不规范,无法确保消费者利益,对观前街的整体形象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二)场所布局不合理。受历史条件影响,玄妙观殿堂分散,目前对外开放的殿堂呈开放式分布,各个殿堂彼此分割,被周边的商铺所包围。如东路文昌殿院落,院内随意摆设香烛摊,周边假僧假道泛滥,夜晚无业游民集聚,不仅对玄妙观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三)道教与民俗文化未彰显。玄妙观不仅是苏州最重要的道教场所,也是苏州民俗活动的集中地,苏州民俗经典《清嘉录》中记载的民俗活动,几乎月月不离玄妙观。但受空间局限,许多道教文化弘扬和民俗活动都无法开展。如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玄妙观道教音乐展示、道教公益慈善活动开展、正月初五财神出巡等宗教民俗活动等均受场地空间局限,限制了活动的发展及其影响。
当前,姑苏区正在为做实做亮历史文化名城之“核”而努力奋斗,作为苏州城市名片的玄妙观区域,也亟待开展提档升级工程,并将其打造成苏州传统工艺展示区域、苏州民俗活动传承区域、苏州道教文化体验区域。为此,建议:
一、调优周边业态,打造传统工艺展示区域。在观前整体的规划和发展中,充分重视玄妙观在观前地区的核心地位,整体规划玄妙观周边建筑及店铺的经营范围,统一店铺装修风格;要逐步淘汰类似小商品市场模式的商业销售形态,调整优化玄妙观周边商铺产业,扶持苏州“老字号”的发展,进一步引入苏作手工、名优小食及具有苏州地方特色的丝绸、木雕、珍珠、刺绣、年画、红木等中高端旅游纪念品,使之成为传统工艺品展示区域,促进观前核心区域产业提档升级。
二、突出市井文化,打造民俗活动传承区域。具有1700多年历史的玄妙观承载着苏州道教的历史,也是苏州城市发展的见证者,以玄妙观为核心发展起来的苏州地方民俗不仅内容丰富,且与苏州百姓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深入挖掘这些民俗文化,既是对苏州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有利于观前地区文、商、旅等业态交融、优势互补,更好的促进观前地区发展。对此,应根据苏州地方史志资料记载,深入挖掘玄妙观区域的传统民俗文化,开展具有特色的民俗庙会活动,使在苏州民众心目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传统民俗活动重放异彩。
三、合理规划布局,打造道教文化体验区域。根据玄妙观当前殿堂布局分散和空间局限,建议通过将两侧的殿堂围建成独立的小院,闹中取静,营造出庄严静穆的宗教氛围,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将中山堂交玄妙观作为道教与民俗文化展示场所使用。中山堂原为玄妙观重要殿堂弥罗宝阁所在地。因历史原因,弥罗宝阁被毁并改建为中山堂。恢复中山堂的道教用途一直是广大道教信众的渴望。将中山堂作为道教文化弘扬和民俗体验的平台,交付玄妙观使用,如举行玄妙观道教音乐的排练和演出,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展现在更多的人面前,进一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举行讲经说法,弘扬传统文化;开展养生功法、民乐、书画免费传导班等公益慈善活动,传递社会正能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