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促进姑苏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建议
提案号(006)
施刚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发展新型的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水平;国家“十三五”规划也首次提出了“创意文化产业”的概念以及“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文艺座谈会上发表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的重要讲话。可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目标的高度,文化产业将成为“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并承载着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使命。
2015年苏州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为未来5年全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15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410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015.5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从2010年的4.1%增加到7%,年均增幅超过16%,比全市GDP 增速高出1倍。全市共有各类文化企业法人单位2万余家,从业人员超过60万人,文化产业已当之无愧地成为苏州的支柱产业。
姑苏区作为苏州的中心城区,近年来随着区内大批工业企业退城入园,优质项目逐渐流失,只留下商贸、旅游等传统产业,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有着千年历史的十全街以前也是热闹非凡,上世纪八十年代政府对旧街坊的改造,各类餐饮工艺商品店应运而生,生意十分兴隆还上过国外的杂志。时至今日十全街的吸客商户一家家无力支撑纷纷撤退,一家家玉石工作室又接茬而生,但是行业的特殊性导致街区大部分时间看上去都冷冷清清,难以想象这就是从前遍是外宾热闹非凡的街区。
要提高姑苏区的竞争力,就必须培育新的经济发展载体。姑苏区作为千年古城,有足够避免“千城一面,万楼一式”局面的优势,最大的发展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应该就是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无法替代的地理位置,而“互联网+”又为文化创意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姑苏区要把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到现代服务业体系中的战略主导地位,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
结合苏州市、姑苏区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规划和政策,以及姑苏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加快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一是在人才支持方面,可以由行业协会牵头,企业积极参与,与高校联合做好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大力培养和引进经营管理人才、文化经纪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等文化产业急需的各类人才,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积蓄人才资本。
二是在资金支持方面,可以由政府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文化产业的投融资体制,组织金融、投资机构加强创意项目作为风险产业的辅导和推动,促进文化创意企业的快速生长,发挥集聚效应,完善创意产业链,形成新的产业发展群落。
三是在硬件设施方面,政府可以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姑苏区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现有文化设施进行资源整合和更新改造,既保留传统特色,又体现时代精神;如苏伦场、姑苏69阁、都是非常优秀的项目,不管是从地理位置还是交通便利来说都是非常优秀的地方,但是一直人气不是太好,商家收入普遍不是太高,应尽快出台文化设施建设的相关法规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城市文化设施建设,学习园区商业的管理模式,可以与有相关招商和管理经验的物管单位如(李公堤管理单位、斜塘老街管理单位)进行合作,对于国企可以集中管理招商运营管理。
四是在群众参与方面,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政府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来引导普通百姓热爱文化,了解文化,让有些对文化有误解的群众走出文化就是附庸风雅的误区,了解不管什么阶层都是可以热爱文化、创造文化、保护文化,定期举办文化艺术节,拍摄本土文化宣传片,经常在群众艺术馆、博物馆、画院、艺术创作研究院等公益性文化场所举办群众性活动等,大力推动文化艺术普及,带动民众积极健康地进行文化消费。
五是在品牌塑造方面,可以利用姑苏区独特的文化、文物及旅游资源,发展优势和特色文化产业,推出一批融合苏州名士、传统艺术、人文景观等文化创意要素的大型文化演出品牌,并研发相关文化产业链,通过线上与线下媒体的整合营销传播,提高姑苏区文化品牌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帮助姑苏区的文化创意产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六是在资源整合方面,可以依托姑苏区文化资源和产业优势,着力探索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商贸、科技等产业相互融合、互利共赢发展之路,通过文化创意产业为其他产业带来智力支持,通过其他产业为文化创意产业带来技术支持和资源支持,实现多赢的局面,提升文化产业的内涵和附加值。
综上所述,建议姑苏区在未来进一步发挥资源、产业和区位的优势潜能,解决文化创意产业在管理人才匮乏、资金短缺、等方面的困难,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和群众参与组织,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的品牌塑造和资源整合,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关于政协姑苏区二届一次会议第006号
政协提案的答复
施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 加快促进姑苏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建议 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姑苏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出了建设文旅融合示范区的目标,区“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以古城为核心,依托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平江路历史街区等片区,打造具有姑苏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加速整合现有老厂房、老仓库、老校舍等存量载体,以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为重点,加快培育特色文化创意产业集群,通过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构建较为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条,促进多层次、差异化集聚发展。
姑苏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重点围绕着人才、资金、环境氛围打造、品牌塑造、资源整合等要素进行配置优化。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出台了印发《2016-2020年姑苏区、保护区文化产业发展实施纲要》,明确打造文化旅游业、创意设计咨询业、工艺美术业,支持发展影视及声光电集成业、演艺娱乐业、广告传媒业“3+3”的文化产业发展体系。重点实施文化人才集聚工程、文化骨干企业培育工程、文化产业融合创新工程、文化载体培育工程、文化品牌塑造工程、文化市场培育工程“六大工程”,力促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是大力引培文创人才。在区委组织部、区人才办等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创设姑苏区文化产业紧缺人才、特色人才项目、文化高端人才、文化领军(团队)人才等人才政策。2015年以来,共扶持资助紧缺人才29人,特色人才项目22个,高端人才4名,领军(团队)3个,这些人才既有管理人才、文化经纪人才,也有创意创新人才。此外,我们还注重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培训和提升,先后与西交SKEMA商学院等机构举办文创人才培训2期,组织推荐5名文创企业负责人赴北京、成都等地参加苏州市文创培训班。
三是加强资金扶持。除了上述人才资金,区委区政府每年安排500万文化旅游产业扶持资金用于扶持引导优质潜质型文创企业。主管部门每年还积极对上争取中央省市各类资金。2016年,共争取到省资金80万元,市资金支持340万元。区发改、金融办等部门积极协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多次举行银企对接会,对符合挂牌上市的,鼓励引导上市。截止2016年底,全区15家企业成功在新三板挂牌,累计获得3660万元资金补助。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建设目前处在探索阶段,苏州市的探索走在前列,目前已设立有文化风险补偿基金、投资基金。区主管部门已协助市主管部门多次进行了尝试,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借用发挥好市级的平台,多为区文创企业发展提供平台。
四是鼓励品牌打造。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品牌,品牌的打造需要一定的周期。近年来,姑苏的文创品牌打造持续推进,先后有“不二”品牌、领秀针织婴童设计品牌、艺唐丝绸等文创品牌逐步建立,2016年,苏州刺绣研究所有限公司等2家获评为江苏省工业企业质量信用A级企业,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荣获江苏名牌企业称号,苏州瑞富祥丝绸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获评苏州名牌企业称号,苏州老万年金银有限公司获2016年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获证。
四是鼓励文创产业园建设。诚如你所言,要提高竞争力,必须培育新的发展载体。近年来,我区姑苏69阁、5166影视产业园、平江大院等载体陆续建成,其中姑苏区69阁产业园获评苏州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税收已突破千万元。今年,我区计划将原三药厂地块打造成集艺术展区、艺术工作室、艺术衍生产品研发中心融于一体的高端艺术文化创意园区。该项目目前已列为区重点产业项目。在产业园运营方面,如何改变房东经济,我们一直在思索与探索。这方面,我们江南文化创意产业园提出的增值服务概念值得借鉴,他们变单纯收租金为对潜质企业的投资等,取得了初步效果。下一步我们还将赴深圳、杭州等地区学习他们在政府管理、运营模式、商业效益提升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不断适应新的发展需要。
五是营造好发展环境。受众是一切发展基础,群众的参与需要一定的专业普及,比如培养他们的付费消费习惯,鼓励大家多进行文化消费等,区文化馆、图书馆每年都会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文艺活动,苏州市公文中心也定期有免费的文化大餐,这方面的确需要我们各部门通力合作,持之以恒,以小积大,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培养好潜在的消费者。
六是进一步整合资源,形成发展合力。这方面需要探索,更需要改革。目前,全区已成立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姑苏区和创产业联盟,如何发挥好协调及社团组织的作用,实现良性发展一直是我们面对的课题,如何实现政府、企业、社会等共赢也是需要研究的新课题,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战略部署,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因素,大力助推文化产业发展。
在此衷心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您继续给我们多提宝贵意见,对我们的工作给予更大帮助。
区文化商旅发展局
2017年5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