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温度,有情怀!海归专家张力元:大医精诚 永远在路上
张力元,姑苏区政协委员,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核工业总医院)肿瘤放射治疗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医院教育培训部主任,兼任苏州市留学人才协会副秘书长、苏州市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副会长、中华放射肿瘤学会放射外科学组委员等职务。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
他是来自哈尼族的莘莘学子,边走边学,始成工夫;他曾经是苏州最年轻的主任医师,大医精诚,造福患者;他是哈佛留学归来的海归,一心报国,恩泽社会;他还是一名好老师,用心做好传帮带,培养医学新秀。他就是张力元。
日前,一位中国医生在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肿瘤学术盛宴——第56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 2020)年会上发出响亮的中国声音,引发世界瞩目。会上,由张力元主导发布的“布拉格研究”兼具前瞻性与开创性,运用高效低毒的方法有效治疗了一些难治性恶性肿瘤,得到各国专家们的认可。
学问无遗力,工夫方始成
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以雄奇壮观的哈尼梯田闻名于世。1978年,张力元出生在当地一个对教育极为重视的家庭。父母的悉心培养造就了张力元向上向善的品质,在求学的道路上,他一直孜孜以求,从山沟沟走到了世界医学的顶级殿堂。
1996年,张力元考入苏州医学院(现苏州大学医学院)放射医学专业。入学时,张力元默默为自己定下一条座右铭:成功非侥幸,勤奋是无敌。毕业时张力元以优秀本科毕业生的身份成功留校,入职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放射治疗科。
2006年,张力元硕士毕业后进入复旦大学肿瘤医院进修肿瘤放射治疗学。2012年,他拿到苏州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张力元作为苏州大学“东吴名医”重点培养人才及苏州市姑苏卫生重点人才,被公派到美国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医院(MGH)做博士后研究。在美国访学期间,他广泛接触访问学者和学生、爱国华人华侨,成为他们身边最贴心的朋友,不仅悉心答疑解惑医学问题,还不忘广泛宣传国内医学发展和国家发展大势。
留学带给他的,不单是视野的开阔、学业的进步,还有极大的自信。在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医院学习期间,张力元发现往日遥不可及的医学“大腕”们,在平时工作中也是普通人。这些大牌教授让张力元感觉到,“我有信心通过努力取得同样成就,造福病患”。与此同时,张力元对“创新”二字也有了新的理解与体会。“创新是国外科技先进的根本所在,归国以后,我要始终践行创新发展的理念。” 正是秉持这个信念,张力元一直坚持将病患的感受放在首位。而今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2020 ASCO)上发布的原创“布拉格研究”就是这种创新精神的实践成果。
“我的国家,依然是五岳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是滚滚向东,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作为救死扶伤的医师,张力元学无余力,尽其所能,在工作中不断进取创新,只愿不负梦想,且把利剑破长空。
牢记使命,勇担重任
在张力元看来,临床医生一般分为三种状态:第一种是根据经验收治患者;第二种是根据规范严格诊治病患;第三种则是个体化因材施医。扎实的技术只是临床医生的基础,而创新思维才是好医生的灵魂。
早在担任住院医生时,细心的张力元就注意到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会对病人造成的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皮肤及黏膜损伤。大多数医生认为这种损伤只是“皮毛损伤”且多数可自愈,因此在临床放疗中忽略了对放射损伤的处理。张力元却有着自己的看法,他坚持认为,对病人的救治应当做到微创或无创。他深入系统地研究如何减少肿瘤放射治疗对病人的伤害,并取得重大突破,终获得2项相关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并成功进行科技转化,开发出系列产品上市。这些产品后被列入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造福肿瘤放射治疗患者。
张力元曾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修肿瘤放射治疗学。当时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正在开展一项新技术——胃癌的术后辅助放疗。作为当时苏州市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胃癌曾陷万千家庭于水深火热之中。张力元深感这些家庭的辛酸与无奈,下定决心一定要掌握这项技术。进修结束后第二年,张力元成功获得苏州市社会发展项目支持,在全市率先开展了胃癌术后辅助放化疗的临床研究,并逐渐形成特色优势医疗技术,成为国内胃癌术后辅助放化疗知名的治疗中心。这项技术后被江苏省卫健委授予江苏省医学新技术二等奖。为此,张力元成为中国医师协会胃癌放疗规范编写专家组成员。
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尽管国家卫计委/卫健委的胃癌治疗规范都强调放射治疗的重要性,国内多数医疗机构还是未能有效开展此项治疗。张力元不安此状,在国内最权威的医疗学术期刊《中华医学杂志》发表了“中国胃癌术后辅助放疗的科学性与必要性”一文,同时在SCI收录期刊《Translation Cancer Research》发表“The Necessity of Adjuvant Radiotherapy for Locally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in China”一文,寄此唤醒国内医疗机构对放射治疗的重视。这些文章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胃癌的综合治疗,提高了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冲云破雾,志存高远
张力元不断寻求突破与创新,其开展的胃癌综合治疗在现代医疗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造福患者。患者在生存获益的同时所付出的生活质量的代价也令他动容。放化疗作为经典的肿瘤治疗手段,对肿瘤治疗的价值毋容置疑。但是放化疗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细胞毒治疗,治疗的靶向性特异性较差,在控制肿瘤的同时,必然使得机体正常组织损伤,尤其是对晚期肿瘤患者来说,很多化疗虽然可以提高一定的生存期,却难免在临终前承受巨大的身心痛苦。为此,张力元的研究方向又瞄准了晚期肿瘤的微创化治疗。
201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在癌症治疗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两位免疫学家,这对张力元的启示极大。张力元敏锐地意识到放射治疗是提高免疫治疗效果的重要途径,在国内外率先提出了肿瘤免疫治疗放射增敏理论,并付诸实践,开展了“布拉格研究”。经过布拉格模式治疗后,58%的患者得到了有效的疾病控制,并且没有明显的严重毒副反应发生,在业界创造了“布拉格奇迹”。
在苏州生活了20余年的张力元现在已经成为了实实在在的“新苏州人”。每天,身着白大褂的他穿梭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病房内。张力元任职的肿瘤放射治疗科常常“一床难求”,这里收治着从各地送来的重症患者。年复一年与病人打交道,张力元差不多适应了苏州市民的吴侬软语,应对自如。
2014年初,上海一家大医院曾积极与张力元联系,力邀他去上海工作。张力元在经过慎重考量后还是婉拒了:“我太太是苏州本地人,可爱的小女儿才8岁。我们安居乐业,生活轻松惬意。听说上海的生活压力更大,我不愿再添波澜。再者,我很懂得感恩。我知道,今天拥有的一切机遇都是苏州为我提供的,如果没有来到这个平等包容、毫不排外、对少数民族发展尤其关注的城市,就没有我稳步前进的事业。所以,我要以所学专长回报苏州的老百姓,我的使命是救死扶伤。”
张力元作为医师的信仰与使命感始终如烈焰般燃烧,“医生不仅可以救死扶伤,更可以防范未病,确保公众健康。好的医生不仅需要妙手仁心,更应开拓进取,开创提高疗效的方法或减轻副反应的手段。医生更是师者,传承医术传播爱心。”
长期以来,张力元一直默默关注着生活在苏州的少数民族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民族文化的不同常常使这些从边疆走出来的同胞们难以适应新城市的生活。同为少数民族兄弟,张力元总是力所能及地开导他们,抚慰他们。他心中的民族融合不仅限于此。“民族团结就是要各民族兄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就像我,人们关注的是我医学上的成绩,而不是民族问题。”张力元说,他希望有更多的少数民族孩子在苏州闯出一片新天地。
身为博士研究生导师,他指导培养研究生20名,其中9名学生已经毕业,这些学生分布在北京、南京、杭州及深圳等多家知名医院,为提升苏州医学的影响做出贡献。为表彰张力元教授在从医过程中扎根临床、聚焦科研,带领团队砥砺奋进,不断创新的精神,2018年,他被苏州市欧美同学会评选为“十佳创新先锋”,2019年,被苏州市文明办评为“苏州时代新人”。
自1996年来苏州求学至今,张力元已在苏州生活二十多年,从曾经的一个年轻哈尼族小伙,到现在全国知名的肿瘤学专家,张力元立志将国内外学习到的先进肿瘤治疗技术及理念造福更多病患。
赤诚观天下,丹心报国家。初心不忘,张力元将永远走在继续前进的路上。